留學:從精英走向大眾
今年暑假,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賈成廠享受了兒女齊聚的天倫之樂。賈成廠一家6口,其中4人有美國留學經歷。最近一個出國的,是賈成廠的大兒子賈鳳東——到日本名古屋大學做博士後。
父親和姐姐都有留學經歷,對賈鳳東來說,出國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。但在25年前,父親賈成廠出國留學在職進修,卻是一件傳遍十里八鄉的大事。因此,賈成廠至今仍是老家學童努力學習的榜樣。
1984年10月,賈成廠被國家公派到日本東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。出國前,他在長春的留日預備學校接受了半年日語培訓。其間,留日預備學校開了一次講座,老師像唸書一樣介紹了日本的大概國情,“效果不太好,我當時對日本的情況還是不清楚”。
除了對日本這個國度“霧裡看花”外,賈成廠對留學的學校和導師也沒有概念。拿到導師名單後,他趕緊跑到北京圖書館查詢導師的資料,然後向組織遞交志願,剩下的就是等待分配結果。 “那會兒根本不可能與導師提前溝通。我報了3所學校,最後被分到東北大學,師從西澤泰二教授。”
當時,走出國門,西裝是必備的行頭。拿著國家給的置裝費,賈成廠跑到前門,花47元買了生平第一套西裝。 “我身材偏瘦,當時西裝款式很少,找不到合體的。沒辦法,我最后買的是長短合適但偏肥的西裝,只好裡面多穿點兒衣服,把西裝撐起來。”
改革開放30年來,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39.15萬人,分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,攻讀的專業幾乎涵蓋現有的全部學科門類。早在2006年,我國就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。
除了國家公費、單位公費外,我國還開放了自費留學的渠道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,曾經“奢侈”的自費留學,現在已不再遙不可及,留學人員由精英群體走向普通大眾。從今年起,教育部將公派留學納入高考錄取程序,學生可以通過高考報誌願的方式填報留學志願。出國留學成為人們尋常的選擇。
儘管賈成廠父子倆出國時的境況迥然不同,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心願——“學成歸國,報效祖國”。 “國家在我留學上的花費,可能相當於國內幾十人的開銷。我也必須對國家盡到義務。”賈成廠說。歸國後,賈成廠回到自己的母校——北京科技大學,在教學與科研崗位上默默奉獻,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粉末冶金學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。
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學成歸國,我國先後設立“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”、“春暉計劃”、“長江學者獎勵計劃”等項目。回國工作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的選擇。 1996年以來,我國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按期回歸率達97%以上。
大批優秀的留學歸國人員成長為我國經濟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領域的領軍人物,為祖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。
目前,我國80.49%的兩院院士、77.61%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、71.65%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教學研究基地主任、94%的“長江學者”、72%的國家“863計劃”首席科學家均為留學回國人員。

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留學生可謂鳳毛麟角,而且是“少見多怪”的一代。以1978年為例,當年我國的留學生規模僅為860人。
賈鳳東至今記得,父親留學期間回國探親,為了省錢,花了48個小時,從大阪坐船到上海。現在,賈鳳東花三四個小時,就能完成一次跨國探親之旅。
對賈鳳東來說,父輩的經歷已經走進歷史。出國前,他已經對即將開始的日本生活瞭如指掌。即使沒有父親的耳濡目染,如今發達的資訊系統也可以將日本的風貌呈現在眼前。至於學校,賈鳳東先前已經獲得3所海外高校的留學資格。經過與導師的充分溝通後,他最終選擇了日本名古屋大學。
父子兩代人留學生活的巨大差異,折射出我國留學事業60年來的發展變遷。
1948年,新中國成立前夕,百廢待興,要建設一個新的國家,急需大量的管理和技術方面的人才。中央決定,選派一批優秀的年輕幹部前往蘇聯接受教育,將他們培養成為新中國各個領域的骨幹力量。
隨後,中央專設了留學生領導小組。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,我國向蘇聯以及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派出了1.1萬多名留學生,1956年後又決定向與我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和周邊國家派遣留學生。
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,我國留學事業發展迅速,已由涓涓細流變成留學大潮。 2008年度,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達17.98萬人,是1978年的209倍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anlian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